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心理健康,回归自然之道

0
回复
145
查看
[复制链接]

4

主题

70

回帖

10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06
来源: 2023-5-11 17:14:33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最近有一个思考:
我觉得人出现心理问题,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人”的意志太强,远离了动植物般的“自然”状态。
人类本身仍是自然的一部分,当过于施加“人为意志”,违背人的自然属性,这种“撕裂”便可能产生心理问题。
我们可以看看野生动物。
各种对野生动物的纪录片、科研,没有听说过野生动物有心理问题的报道。
有人可能会说动物不如人类高级,所以没有心理问题。
不对。
沾染“人气”的动物,可能出现心理问题。
爱狗的人可能了解,如果不遛狗,狗会抑郁。
其他动物,比如动物园的动物、实验室的动物等,但凡生活,或是曾长期生活在人类社会中的哺乳类或鸟类等动物,如果生活环境差,违背其自然天性,便可能出现抑郁、焦躁、攻击等心理问题。
猴子是较多被用于实验的动物。大家上网查,可以很容易查到试验用猴子,出现心理问题的报道。但我没有听到过野生猴子有心理问题。
有人可能会说,生活在人类社会的猴子,有心理问题容易被观察到;野生猴子即使有心理问题,可能没被观察到。
可是动物学家会在野外长期跟踪野生动物,观察野生动物习性,也没见野生动物有心理问题的相关报道。
同一物种的动物,圈养在人类社会便可能产生心理问题,生活在自然环境则没有,提示在圈养环境下,人为意志的干预可能妨碍了动物的自然习性,从而制造了动物的心理问题。
我对人的心理问题思考,也持同样看法。
以失眠为例。失眠是当代人类的普遍问题,大多数失眠问题源自心理问题。
从生理机能来说,人体生物节律会有自然想睡的时候。但对于失眠的人来说,到了睡点,要么不困而不睡,要么身体犯困但睡不着而不睡。总之,自然的“睡-醒”生物节律被破坏。
智能手机的普及,助长了大家的失眠问题:失眠时刷手机,而不是解决失眠问题,进一步破坏自然的生物节律。
能够有效解决失眠的“失眠短程行为治疗”(详见《失眠短程行为治疗》一文),效果源自恢复自然的睡眠节律,改变人为意志的不良睡眠习惯。
说白了,就是减少人为意识控制几点睡,或者不想睡就不睡的习惯,遵从自然的“睡-醒”生物节律:减少睡前刺激,犯困就睡。
再以饮食为例。
很多人远离了自然的蔬菜瓜果,吃大量人造食物,比如奶茶、雪糕、糖果、饼干等;心情不好便可能不吃饭,或是吃大量垃圾食品;……
要么饮食不规律,要么饮食缺少自然食物,都破坏了人体饮食的自然所需。
很多研究证明补充益生菌可以防治心理疾病,很多自然的蔬菜瓜果便含有益生菌。如果人们平时多吃自然食物,少吃人造食物,无须刻意补充益生菌。
世界生物精神病学会联合会的一份食疗建议,简单说就是多吃自然食物(详见《精神疾病的食疗临床指南》一文)。可恰恰现在很多人的饮食习惯远离自然食物。
很多人喜欢的食物往往是高卡路里的食物,这种口感喜好可能隐藏着“情绪性进食”(详见《情绪性进食,是你的心理在报警》一文)。
如果完全按照自己的口感喜好吃东西,完全听从自己的人为意志,就可能偏离了人的生物自然属性所需的补给,破坏了身心系统的平衡。
运动、户外活动同样被证明维持心理健康很重要。
世界生物精神病学会联合会推荐的生活方式心理保健,建议运动、户外、晒太阳等自然方式(详见《运用基于生活方式的心理保健》一文),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恰恰缺少运动,更别提户外活动。
从进化角度来说,现代人的生物机能,仍旧属于人类物种为了适应自然环境而发展出来的。
以第一次工业革命为起点的人类科技爆发,在近400年的时间里,极速改变了人类生活环境。但相比进化改变生物机能所需要的漫长时间,400年不过弹指瞬间,不足以改变人体机能属于适应自然环境的本质。
当代人类久居城市,把自身适应自然环境的生物机能关在人造空间,自然容易出问题。
人们仅仅是出国,甚至是中国南北方的差异,都可能导致“文化休克”,让人心理出问题,更别提人体生物机能与物理环境的长期不匹配。
社交同样被证明对防治心理疾病非常重要。
人类作为群居动物,集体归属感、人际需求是刻在基因中的本性。而现代城市的快节奏生活,削弱了人际联结。
在城镇化、现代化发展前,人们没有智能手机,甚至没有电视机这些可以个人娱乐的设备。恰恰没有这些,大家闲暇时会坐在一起聊天,满足了社交需求。
现代社会,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普及,提供极方便的自娱工具,可同时减少了人们的社交活动。
孤独感是当代人的常见感受,刷手机帮助人们短暂逃避了孤独感等负面感受,可妨碍了人们去解决人际需求这一自然需求。
我认为,“人为意志”帮助人类在进化之路上脱颖而出,人类社会的发展,很大程度就是“人为意志”的发展。
我们从小接受的学习,都是在不断训练“人为意志”,提高理性思考功能。
“人为意志”带给人类的优越性,让我们习惯依赖它,甚至对其有“夸大的理想化”——认为所有问题都能靠“人为意志”解决。
心理问题领域,恰恰是对“人为意志”优越感的打脸:
当你越试图做到“如己所愿”,消除心理困扰,心理困扰越是和你对着干,不减轻,不消失,甚至反而加重。
正如失眠,你越(人为意志地)努力睡觉,越睡不着。
我们需要尊重人力之外的自然规律。
人类社会纵使高度发展,仍未让人类超越自然——人类仍是自然的一部分。
平常我们借助“人为意志”去发展,去创造。
当出现心理困扰时,提示我们需要调整,需要平衡当下状态,照顾到自身的自然属性(基本需求),不再完全听从人为意志的“随心所欲”。
相关文章:
作者:许标,中科院心理所健康心理学硕士,全职心理咨询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商业洽谈 文章投递 寻求报道
客服热线: 400-113-0968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