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2023经验谈【20】|获超百万奖学金学长爬藤攻略! 康奈尔/哥大 ...

0
回复
133
查看
[复制链接]

10

主题

0

回帖

3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0
来源: 2023-5-10 14:14:42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Lichtung
关键词:转专业/射箭/小岛秀夫/40k/摄影/重金属
本科:西南某高校
托福:110
GRE:331+3.5
GPA:3.36/4
获奖经历:
2022+ Critical Writing +Bronze +Brutalism in 1960:Sheffield Co-living Model
2022 Yuanye Cup Honor Prize
OFFER(截止发稿前):
康奈尔大学 建筑学
Cornell Master of Architecture - Professional ($2w/year奖学金)
哥伦比亚大学 建筑学
GSAPP Master of Architecture - Professional
宾夕法尼亚大学 建筑学
UPenn Master of Architecture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建筑学
UCLA Master of Architecture - Professional ($5.5w/year奖学金)
佐治亚理工学院 建筑学
GT Master of Architecture
密歇根大学 建筑学
UMich Master of Architecture ($1w/year奖学金)
南加州大学 建筑学
USC Master of Architecture($1.3w/year奖学金)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建筑学
WUSTL Master of Architecture

01 关于建筑的选择

关键词:“建筑是一种社会个体”,“拥有更加丰富的语义”,“三年制MArch”

为什么要转专业?

其实主要原因是个人兴趣以及想要在未来有更多的发展方向,无论是展览、游戏、电影亦或是其他领域,建筑始终作为活动发生的重要载体,另外未来有读博的打算,所以在项目上三年制的M.Arch就有更充足的时间展开后续的规划和探索。
留学的核心动力更多是想接触到广阔的学术资源和行业资源,希望尽可能多的在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上走得更远一些。

至于为什么要选择建筑呢?

选择建筑的原因是意识到建筑作为一种社会个体而言,其对于意识和历史的回应、对行为和社会的干预相比景观要更为强烈,同时建筑的语义也更丰富。而作为一种实在的个体,建筑本身对于图像、文本的阐述过程是一种硬边界的复写,这一点是2020年初在京都参观高松伸ARK仁科齿科医院的时候意识到的:当我看到它巨大的金属构件的时候会首先将其判断为一台机器,尽管实际上它是医院,这种误读也正是建筑的多重语义的体现及有趣之处,即当我在设计建筑时设计的并不仅是建筑,也是另一领域的想象。



02 关于选择RAC

关键词:“Studio”,“甘南搭建”,“项目参展”

在2020年初看到推送后和最初的主管老师交流了之后有了很清晰的逻辑和规划,然后没多想就报名了。
算算在RAC学习相处的时间也有三年了,从大二一直到大五申请结束,最难忘的应该是21年夏天在上海参加的YAN老师的studio,当时面对巨大阅读量和一周三次的seminar感觉到压力非常大,但同时收获也是十分可观的,studio结束后无论是对于软件技能还是做方案的风格乃至于研究的兴趣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RAC甘南搭建及项目参展

另外去年八月在甘南做"厶 Cabin"实体项目搭建的时候,每天用奥特曼卡片当作筹码打德州打到凌晨两点也非常难忘orz



△ 甘南搭建回顾



△ 厶 Cabin-成果图

此外,我们的搭建项目也参与了上海静安国际设计节设计深圳两大展览的展出。

03 关于申请

关键词:“时间规划”,“文书材料申请”,“托福和GRE”

1. Portfolio时间轴
Project 1: 2022.3-2022.6
Project 2: 2021.6-2021.9
Project 3: 2022.6-2022.7
Project 4: 2022.8-2022.10
Project 5: 2022.10-2022.12

2. 文书材料申请时间轴
2022.3 选校list确定
2022.7 本校两位老师推荐信
2022.8 填写PS信息收集表
2022.9 PS中文主题及初稿
2022.10 和实习主管确定推荐信+开通网申
2022.11 英文版PS初稿+部分学校Essay
2022.12 分校修改PS+提交部分申请
2023.1  面试+提交
2023.2  面试+收到第一个Offer

文书:机器性和学术动机
文书的写作策略主要是以围绕着作品集的主题,也就是“美学机器”展开的,在这点上我的选择是文书是对于作品集的补充和深化(但是文书是否应该围绕作品集有很多选择,这里仅以我自己为例),通过阐述在作品集中不容易用图纸表达的部分来强化整套申请材料的一体性。
主文书主要是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我对于建筑的认知:从居住到美学的机器;为什么需要是美学的机器;以及项目如何呼应机器性。在这之外穿插了作品集中三个项目的额外文字叙述,同时也包含了介绍自己转到建筑的学术动机。

3. 语言时间轴
托福:
2018.12-96
2019.4-98
2021.10-102
2021.12-105
2022.1-108
2022.5-110

GRE:
2022.10-331 (Q164+V167)+3.5

语言TIPS:一定要早考!
T:从个人经历来看,对于托福而言最为重要的是听力与阅读速度,因为托福除了阅读以外每一部分都涉及听力的理解、记忆与转述,故而TPO里面每一套听力题都要反复听,如果不够可以听LRB--https://www.lrb.co.uk/中的podcast,同时要大量阅读英文的长篇文章(也可以在LRB找到)提升阅读速度。
G:GRE的话主要就是词汇量和释义的调取速度,再要你命3000蓝本中的单词一定要背完,绿本可以在有时间的基础上做一遍。数学部分不会太难但是要预留计算时间,最后写作部分的惨痛教训是要平时练习打字速度,可以用https://www.keybr.com/这个网站来练习。
无论是托福还是GRE,一定争取在申请季上半年结束

04 将建筑作为直接干预的美学机器

关键词:“设计理念”,“排版技巧”,“项目介绍”

建筑作为直接干预的美学机器

建筑作为美学的机器是我整本作品集和文书中一直想要试图表达的主题,机器的特征就是进行诸多领域概念生产和利用,并生产出全新的概念。因此,通过将不同美学领域的概念和内容进行建筑与空间的转译,从而达到建筑作为美学机器的社会角色的目的,并以此介入和干预社会与空间生产。我的作品集整体都是围绕着“转译和叙事(手段)”以及“机器性(目的)”展开的,在转译对象上我主要选择了电影、绘画、行为、以及遗产
而关于作品集如何排版的问题,我建议排版和字体根据自己的申请地区和院校在issuu多找一些看看,不同地区和院校青睐的风格还是有较大区别的,对于尺寸没有要求的学校可以直接用GSD的尺寸进行排版,也可以从pin和behance上找到很多有意思的配色和图纸的画法。

项目简介

Project 1:Murk Cross
设计者:Lichtung
指导老师:Finn Lam 1v1
项目解读:
七宗罪作为一部包括了大量宗教符号、色彩暗示以及叙事逻辑清晰的电影,是尝试研究建筑作为美学机器的良好原型。另外,电影作为一种影像介质同时包括了视觉与听觉的刺激,在空间中保留这些感官体验的同时进行建筑叙事,也是以电影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之一。
在设计之初,我首先确立的是整体的指导风格,通过将空间和叙事的氛围分别以斯卡帕和大卫芬奇作为理念来源,进行情节的梳理,而后进一步导出为整体空间的流线,并以开放性引导的方式使参观者得以自发形成新的叙事顺序。在这之后通过抽取柱廊的原型和重新排列的方式,对建筑进行进一步的平面组织以及构筑设计,从而强化叙事氛围和情节的表达。




在做这个项目的过程中,能够明显感觉到的是:用建筑或者空间进行叙事并不像是阅读文本、观看图像一样直白且易于理解,更多的时候是斯卡帕所提到的“translucency innuendo”--半透明的暗示,因此并不一定要执着于清晰可读的叙事,氛围与情节本就是在暗示和含蓄的“机器”中产生的。
同时在做这个方案的时候我也尝试着将一定的结构要素纳入设计范畴,在局部范围内尽可能增加方案基于纸面上的落地性,这一点我认为是在做相对研究性的项目的时候,展现practice比较好的方法之一。



Project 2:Heritage Monument
设计者:Lichtung
指导老师:Finn Lam 1v1
项目解读:
位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的Silos Buenos Aires在过去是一座储存粮食的筒仓,但是这种建筑角色随着当地的开发而逐渐废弃。当地作为一座明显的天主教城市,信教人口在90%以上,但是筒仓所在的Pedro区却严重缺乏宗教设施,因此,我试图将筒仓的作为一座遗产纪念碑的社会角色进行切换,我将其从储存机器(功能生产)转变为宗教机器(信仰生产),这种转变其社会角色的过程就成为作品集中遗产转译的部分。




最后想和大家说,多画图才能多睡觉,hhhh!

Q&A


Q:介绍一下你喜欢的设计师或艺术家
A:Petrit Haliaj, Albert Renger-Patzsch, 高松伸,斯卡帕,保罗鲁道夫

Q:有什么宝藏电影可以推荐一下的呢?
A:塔可夫斯基的《飞向太空》和佐杜洛夫斯基的《圣山》



Q:推荐一些值得读的书籍吧
A:孔飞力《叫魂》、谷崎润一郎《细雪》、小野洋子《葡萄柚》


♯ 感谢


感谢主管Finn Lam老师,每一个项目的图纸和方案的风格控制,以及在一些不容易注意到的纰漏的指出,申请季中段的焦虑、不安时平和的表述都是顺利完成离不开的要素。
感谢YAN老师,所参加的studio让我了解了关于建筑和建筑以外的新的领域,后续项目的风格、逻辑乃至对于以后的一些小小规划都是在21年的夏天所逐渐确立的。

♯ 导师寄语




Finn Lam

宾夕法尼亚大学双学位学士
16年曾被哈佛大学建筑录取
LIN Architecture厸建筑设计创始人 (www.Lin.archi)
RACstudio 课程总监
美国建筑师协会会员
获奖经历:
2022 AD Young 100 中国最具影响力100位设计师新锐
2020 亚洲新锐先锋
2018 中国福布斯U30艺术精英
2016 global artist2016
上海种子设计师
从事设计教学研究7年,担任Cornell建筑、波尔图建筑学院客座老师,国内外各大院校评图嘉宾。曾获得A+Award,LOOP design Award, INDE award,WAF等国际设计大奖。学生作品在AIA student center,Himalaya Museum, Zhujiajiao Museum 展览过,被蛇形画廊策展人Hams Ulrich Obrist 发表在《Young Beijing》。实践作品以及教学作品曾展览于2016威尼斯双年展 Friends 展区、2018米兰设计周双年展、2020上海城市艺术节、2018深圳UABB双年展等。教学经验丰富,累积教授学生超过300人,覆盖高中至硕士各个阶段,超过90%人录取全球名校,美国如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宾西法尼亚大学等藤校,以及欧洲如UCL,TUD,AA等顶级名校,以及亚洲如香港大学、国立新加坡大学等等。
寄语:非常早接触到Lichtung同学了,在第一次见面时就讨论了我们的目标,我们定的非常高,虽然当时我作为作品集规划老师也不敢打保票,但是仍然鼓励他为了目标前行。这几年算是他成长的见证者者,他逐步形成自己的设计习惯,设计方法以及设计表现,对于本科阶段学生来说非常难能可贵的,关键是他在语言的和平时成绩的努力让他有了去名校的保障。他的作品集个人特色强烈,项目围绕主题相辅相承,阅读如行云流水一般,既有对设计的思辨,也有符合建筑空间的基本要求。我们当下或多或少都会对建筑做出思考,对他来说作品集是他的宣言书,空间作为事件 ,媒介 ,展览,影像的载体,已经不单纯只是承载个体需求的容器了,空间具备超级强的社会属性。希望他在研究生的求学路上一切顺利,并早日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做出成果来。

Uriah Yan老师寄语:Lichtung同学提前申请季整整一年来参加了我的建筑哲学原型叙事课程,但我完全没看出来,因为他对复杂概念的领悟和设计都表现的比较成熟和超然,并且似乎可以无缝对接高强度的冲刺。后来才从同学们口中知道,他也是他们那届的卷王级别的存在。看完他作品的延续性和理论性,我想,卷王可能只是对他努力程度的评价,而重复动作的努力根本不够如此,还需要灵感、理论的平台来输出这种深度的思考,在建筑的物质性和叙事的社会性中找到绝佳的切入点。Lichtung显然天赋地、早熟地达到了一些成就。祝美国生涯能进一步发展到新的高度,有新的深度,也有新的突破。
<hr/>— 留学作品集相关 —
RAC24/25fall留学申请报名ing
更多建筑、景观、城设、交互、室内、留学信息、院校资讯、报名时间节点、作品集辅导、软件知识等内容可联系RAC干货宝宝vx【racstudio_05】备注【知乎+问题】 。

文中作品图集、照片均经作者本人授权未经允许,禁止另作用途,特此声明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商业洽谈 文章投递 寻求报道
客服热线: 400-113-0968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