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受人工智能技术影响,未来职场人士的工作将更加表现为人机 ...

5
回复
129
查看
[复制链接]

2

主题

57

回帖

6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6
来源: 2023-5-5 20:59:45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受人工智能技术影响,未来职场人士的工作将更加表现为人机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23

回帖

7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4
2023-5-5 21:00:20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要认识到的事情是,高校培养的目的不完全是职前服务,而更多的思维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在这一点上,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侧重,比如我本科的母校计算机系就侧重在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这不代表学习的主线就是多掌握多少编程语言多全栈掌握多少技能,而更多的是获得一种能够快速掌握一门技能的能力,更重要的,一种坚信自己能把事情做成的韧性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还记得我大二第一次学会如何使用搜索引擎,我相信LLM会改变人们的习惯,下一代人可能第一反应是问ChatGPT而不是搜索更不可能是看书或者询问他们,习惯的改变推动人类前进,但是基础的思辨力却无法完全从模型里克隆。
我认为高校的课程培养可以在主线不变的情况下,结合学生的情况和具体的课程思考教学过程中是否应该融入LLM这种工具。举例说明,对于一些编程类课程,可以允许使用代码生成模型,但是提高项目的设计难度和任务多元度,允许大团队,侧重锻炼学生的高维思考能力,工具调度能力,合作沟通能力,而不再是简单的编程语言训练习得。有关相关的竞赛,我认为应该更加侧重培养项目类型的竞赛,对于竞技性编程竞赛,应该允许使用代码生成模型(其实也就是取代掉传统的板子),过滤掉不够原创的试题,更加充分锻炼选手的创新力,交替迭代使得人类的整体不至于活在LLM创造的闭包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0

主题

34

回帖

158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89
2023-5-5 21:01:02 显示全部楼层
我现在都在想办法说服领导开设基于gpt的编程学,而且要求学生不要花时间搞xx商城之类毫无意义的web开发这类前端比赛,这东西的壁垒都在于后台业务复杂,而且这个复杂也不是技术,而是资本运作,而不是那堆前端代码
学生现在需要关注的是减少代码技巧比拼,和各种格式规范的约束,关注的应该是如何依靠gpt开展更多商业活动的综合解决能力
不过这明显要求非常高,因为学生只希望明确回报的事情,不确定需要尝试的事情是抗拒的
恰好产出明确的东西最容易被gpt取代,而且国内教育为了教育指标,规范要求也很高甚至非常轴,gpt要取代不是一个市场化行为,所以目前教育改革需要足够大的财政层面的压力
比如财政不行了,把我连同所有普通高校全都撤了,后续学生只能高中毕业,自助到企业负债学习,企业是最有动力使用gpt取代低级前端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3

主题

256

回帖

109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90
2023-5-5 21:01:58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chatgpt出现,过往的一些综述类作业或者是静态知识记忆类复述任务,没有考察区分度了。无论怎样禁止,学生都会有可能用chatgpt产出结果,或作为基础提纲,或修改字词直接使用。与其堵不如疏。像沃顿商学院教授,就强调必须用chatgpt完成作业,但是在作业内容上设置的更有挑战性,不完全是书本内容的复述,而是考察创新思维与创业能力。所以高校专业应当顺应chatgpt出现的时代潮流,鼓励学生适应人机协同的工作模式。高校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习、项目合作、创新实验室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并且还应鼓励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出现已经可以逐步代替低端文职类工作,但是chatgpt归根结底无法取代真实人类在职场沟通中的作用。职场人士需要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高校应加强相关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让每一个学生不再是成为简单的螺丝组件,而是具有独特性和领导力的个体,这样才能逐渐摆脱工具人属性,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与职场壁垒,避免被人工智能取代。
最后可能要额外涉及的是加强人工智能伦理与法律教育,防止滥用技术或者是用技术去作恶。高校应设置相关课程,对学生进行教育,以便在以后工作中遵循规范和道德准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0

回帖

3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2
2023-5-5 21:02:19 显示全部楼层
之前聊ChatGPT对高校教育影响的时候,我就重点提到,我认为这一类AI产品对高校的教育现状影响会非常有限。
如果说,在ChatGPT的影响下,一些高校教授开始规定,写课程作业,必须要用到ChatGPT的话,很多高校的大学教授,想让你用,都不知道该怎么用。
因为并不是所有科目的课程作业或期末考试,都可以以课程论文的形式来进行,很多课程你一学期学完,根本不足以支撑自己写一篇有足够创新性,能体现你的思想见地的论文。
这种现象在理工科的很多专业上尤其明显。
很多专业课,学完,也仅仅是对这个细分领域堪堪入门的程度,所以期末考试还是会以名词解释,计算题,解析题为主。
这些内容,如果你开卷考试,甚至允许带电脑,那很多人都能混过去。
至于高校要不要因为AI的发展而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我觉得有这个必要,但在此之前,还有一堆更现实,更重要的问题都还没解决呢。
比如高校专业与课程的设置,与社会的需求脱节,已经是持续了很多年的事情了。
但这么多年过去了,高校依然是没啥改变,依然是教授着与社会需求不太匹配的知识技能,想要毕业找份好工作的学生,依然要搞“双轨制”学习,一边按着学校的培养计划去学习,拿够学分混毕业,一边还要看社会的招聘需求去学相关的知识技能,然后挤时间去实习,增加毕业找工作的筹码。
所以,我觉得,高校没必要把眼光盯着AI不放,而是要看专业对口的行业,正在发生什么变化,相应做出调整,让学生就业更平滑顺畅一些,就可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40

回帖

5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8
2023-5-5 21:03:19 显示全部楼层
高校的专业甚至课程设置往往是滞后的,我觉得现在聊专业设置的变化有点太早了。
而且即使 AI 导致了职场办公的变化,高校专业设置本身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细分领域的专业该有还会有,更有可能的是教学和实践的变化。
我之前关注过大家关于 AI 对教育影响的讨论:
ChatGPT将给中国教育行业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该如何应对?香港科技大学鼓励使用 ChatGPT 并给予加分,如何看待此事?将会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什么影响?一、从专业设置的角度,应该更多地鼓励跨学科、多学科的融合。AI 大大提高了我们学习、工作的效率,拔高了我们的能力上限,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AI 工具的使用,将来会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基本功,就像电脑、手机走进千家万户一样。探索学科交叉融合的可能性,用 AI 去助力不同的教学和研究,会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二、从教育角度,我觉得更应该关注以下几点:一是将来的学生能力更偏向于批判性思维、信息鉴别、艺术鉴赏、沟通管理、创新写作等软技能;二是要提供更多的实践教学,提前储备了解职场需求和办公技能,适应社会需要;三是从教育伦理的角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合理使用。
三、从学生自己的角度,我觉得还是要转变心态。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工具虽好,也是身外之物。一方面,要认识到大家在工具的使用上越来越卷,内容同质化的问题会变严重;另一方面,也要树立起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点,充分发挥自驱力,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业,应对职场要求。
总之,现在大家还是摸着石头过河,谁也看不清方向。
我经常在想,90 后的一代人可以称作「互联网的原住民」,那我们的下一代人,很有可能就是「人工智能的原住民」。他们从小就会接触、了解、掌握各种形式的 AI 工具,这对他们的三观、教育、生活都会有很大的影响,未来究竟如何,谁也说不清楚。我现在还没有小孩,说不定到我的小孩上初中、大学的时候,AGI 真的出现了,强人工智能真的有了,很多事情会发生更颠覆的变化。
以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商业洽谈 文章投递 寻求报道
客服热线: 400-113-0968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