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见便爱恋—初探呼伦贝尔大草原

0
回复
76
查看
[复制链接]

18

主题

20

回帖

7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0
来源: 2022-12-24 22:15:02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
我出生并长大在内蒙的呼伦贝尔盟。但不在大草原上,是在它的东南疆界。
耳熟能详几十年,关于大草原,理论上的风景,我在各种地理杂志上,基本都有了解。早就极度的向往,却总没行动而亲往。
这似乎很矛盾。自己的理由,就是年轻时苦哈哈的,没羞没臊的奔生活,大脑只思考活着。中年有点钱却没闲暇,养老养小的,生活不给我足够的时间,那么大的地块,那么丰泽又多种的样貌,没个大把时间,是无法看清看懂它。
其实陆续回故乡三次了,都是肩挨着肩,也不曾转头转身走向草原。理由一是没有孩爸跟从,二是那儿太辽阔,没有可心的人儿陪同也不敢瞎闯。一个草原面积,便是一个韩国的国土面积呢。是山东省和江苏省两省的面积总和呢!你想看的某俩个目的地之间,很可能就相距几百公里!跟团呢,也是我讨厌的模式。种种让我怯懦的因素,阻碍了我的前行,便一直把它在梦里安顿着。
暑假前,孩子爸说今年可以休个年假了。我第一个念头就是回我的故乡,顺便带他看梦里的大草原!
念头起,我就再也憋不住了。真的,结婚二十一年,他认识了好多来过北京的我那些同学,我那些亲朋。但凡跟我有关的人,他都敬重而待,有些还成为了他的朋友。但他不曾去往并好好了解我的故乡。都是闲来听我念叨着。
从不曾这么的果断做决定,甚至强迫他多请几天假!
(二)
此行,车轮滚动了近五千公里,说不累,不辛苦,那是假话。坐高铁坐飞机不行吗?行,但总是感觉少了路上的风景,少了路上可回味的故事。

五十多岁的俺俩夫妻,自驾游近二十年了。此次足五千多公里一路走下,感觉体能还是可以的。路上我还祈祷着,希望七十岁以前,都有能力自驾出行,去赏大地上的四季风景。
有人觉得自驾苦,有人觉得自驾是苦中有趣。但,你一旦爱上自驾模式,你再也不做他想。除非你时间不够,或车轮子滚不到目的地。
回家扒拉五百多张图片,发现,有三分之二是从车窗里拍下的,是在车子移动的情况下拍的,这足以说明,风景在路上。
(三)
离开家十三天,除了往返路上用掉四天,还余九天。在故乡亲朋的热乎待见下,我足吃了六天!这六天,就是忙着赶饭顿,从早吃到晚啊!我把故乡的热情,都装进了肚子,化作高能的营养,和增厚的肚腩,全部带回家来。回家后的几天,我如反嚼的动物般,反复咀嚼和消化着这些食味。当然,还有那故乡给予的温暖和情感。
老周是真真的感受到俺故乡人的热情和豪放!每一席间的无拘无束,无论席间有多少陌生人,都如故人般的一起喝酒吃肉!
但,让我做梦多年的草原行程,还是因各种原因,仅余三天浪在了呼伦贝尔大草原上。太短暂了,太遗憾了!我看了不到这广阔大地百分之一的原风景,就仅仅的百分之一,我都没有看够。
我走哪儿,都是把心和眼放在一起用,来细细感知感受着所经过的所有。所以,虽仅仅三天,我也知道以后再来时,是完全可以摒弃耳熟能详的景区。
来之前,我在老杨家,遇到他的一个官方朋友,他对我怎样玩草原,提出了异议。说,我们的玩法,把草原文化会玩坏了。其实我明白他指的是啥。但我要顾及同行结伴而来的两家人的需求。跟我差了一轮的年龄,她们是信任网络提供的资源。当然我也抱有一丝侥幸心理,只要有风景,能坏到哪里去呢!
但经此行,我肯定了自己,以后再来,要换一种态度和玩法了。这次体验尽管有不如意,但见到草原后的瞬间,我明白,自己心里很难再盛下其它的风景了,我好像把魂丢在这儿了。
(四)
老舍笔下的莫日格勒河美,真美,不仅仅是九曲十八弯,近一千五百公里的河道,被弯曲成直线距离三百公里后,据说注入到额尔古纳河中,这是怎样的一种曲线美啊!
而我看到的国境内的额尔古纳河上游,做为中俄界河,美的更是大方浑然并不失柔美,在某一段,河道竟然自己绘成了一幅意境深厚的大太极图!那边防兵在河中开着快艇巡逻时,岸边的牛马羊没有一丝的慌张。而对岸就是另一个国度,偶尔会远眺到俄罗斯的小小农场或村庄,那是一幅静美的油画。

但路遇的很多不知名的河流,也同样的风情万种,弯弯转转,穿绕着芳甸。
除了丘陵和滩涂样貌的草原外,湿地,也是呼伦贝尔地域的一种显著地貌。亚洲第一大湿地在此。无论远观还是近瞧,都足够大美,美的那么丰富而有层次,美的一点都不拘谨而单调!

当地人告诉我,二十几万平方公里的面积,风景其实雷同。
但仅第一次浅探,我就发现,不是这样的,他们说的不对。他们深在其中,以致不会去细细揣摩草原不同的骨架。我一回头,一转身,都能看见不同的画面。相同的仅是深深浅浅的绿浪起伏,到处是绿的海辽阔无边而已!但构图都有不同的美妙!
我还看到了草原上的麦田,它用金色的色块,婉转温柔的纵横切割着草原和森林,美妙极了。给草原铺上了金色的块毯,让草原更加灵动。

膘肥体壮的牛马羊,先不管它最终宿命(人类与它们雷同),单说这一世的自由浪荡,没心没肺的就知道吃,去放足,便足够让人羡慕。如云似锦的牛马羊群,时不时的就会飘在你眼前,你会觉得,人类在此才是异类。
除了冬天,草原有三季不同品种的花开花落,这临秋的花儿,却更浓艳,但艳的不俗气。我拍不尽所见的品种,近秋时节,依旧繁多,依旧似锦
看白桦林,我没有去额尔古纳那一片大众打卡地。我本能的排斥网红打卡之处,这类词汇,让我听来,有贬义。首先想到人为的炒作,然后想到的是人多,再然后就是景区各种全国都卖的烂商品。
这一点,我在边陲小镇室韦又得到了验证。室韦是我此行第一规划的要地。多年前,曾经在风景杂志上看了它第一眼,我就惦记上这儿了。那俄式的小村庄,静静的坐落在界河边,黄昏时炊烟袅袅,那种静美,深深打动我。我因此还查阅了室韦小镇的来历和民族特点。
可是到达目的地后,我大失所望。满眼抄袭的建筑,淹没了原有的一切。满街灯火辉煌,噪音起伏,商业连片。木刻楞住宿,餐饮,也不能恭维。
关于怎样保护一个地方的原生态风景美,但又有舒适的旅游服务,我是有自己想法的。其实是可以做到和谐而不排斥。但偏偏,以往看到的很多景区及古镇,这一点做的都不好。
所以,想看白桦林,我听从了朋友给介绍的私人地陪小包的建议,去了默默无闻的接近黑山头湿地的那一片。

那一片静静的白桦林啊,真让人动情呢!该怎样形容呢?我想起小时候扒白桦树皮用来引柴火的情景,眼泪差点掉了下来。
蒙古包,也是短短三天要体验的住宿。临行前,网上星空包的推介,舒适养眼,但整个草原上,数量有限。等行程决定下来,星空包已经价格翻了三倍,并很难订到,加之从未游过草原,不太懂草原季节性旅游服务资源的紧俏。只能退而求其次,让朋友定了二级的。定在黑山头入住去感受。只能说还算干净。但洗手间不好。当然,我描述的,只是从旅游当中“住”之一项的舒适度来解读的。
为游客提供的包,都不是游牧民族那种内容的包,原始,能拆卸,无所谓舒适度,只满足游牧时光的吃喝住的功能。
城市人只能感受它形态美,可能大多不了解蒙古包的真实所用。对城市人来说,住在洁白舒适的大包里,顶着星空而眠,那是一种意境。可惜,这一次,没被满足。
再来就有经验抢购价格公道的一级星空包了。
我入住的黑山头,有很多个蒙古营地,有的是牧民自家草场盖起来做经营的,有的是外来人租用草场搭包经营的。
夜晚,篝火,烟花,音乐,掩盖了草原之夜的静美。体验一般般。
风景看不够。怎能看够呢?尤其,我看到了这个世纪以来,草原水草最最丰茂丰沛的一年的景象!
我开咖啡馆时,一个做纪录片的电视人,自费走遍了国内北部草原。他在咖啡馆放了他拍的纪录片,纪录片讲诉了科尔沁草原,锡林郭勒大草原,因当地经济政策及牧民的急功近利,把牧场卖给探矿人,每一个矿坑,就沙化了二平方公里的草场(数字有点模糊了),画面简直满目疮痍,哪还有草原的模样呢?呼伦贝尔也同样有这样的状况。当时,这个纪录片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
而此行,我看到的是水草丰茂,内心便有了极大的安慰。我们的生态在复苏中。我真的是个热爱大自然的老女人,这绝不是瞎给自己盖帽的。
(五)
踏足海拉尔第一天的晚席间,刚认识的国萍说:站在草原上,你会不由自主的思考生命问题,带有哲学的意味……。她的话,给我印象很深。短短的三天,她真给我种草了,她所说不虚。我真的想久久的留下来,甚至开始规划以后。我一路在思考:人为啥活着?牧羊人一辈子在草原上挥动着鞭儿,真的会孤独吗?
一种风景的形态,除了视觉美外,还让你有了思考,有了心灵的归属感,那便是你内心的最美。呼伦贝尔,让我有了一种魂归的感受。
除了国萍给我的启迪,我还感受到,呼伦贝尔大草原,是个能够让你做梦、写诗、让心灵自由流浪的地方!
成吉思汗不英伟吗?他驰骋在拥有世界最好牧草,面积最大的内陆草原上,用手持弯弓射大雕的气概,走出这片草原,征服了世界,历史上还有几人可以?这是不是波澜壮阔的诗篇呢?是不是梦中的英雄呢?
这儿还是个能让你放空大脑、自由挥动画笔,不由自主的想要奔跑、并能够倾泻所有疲惫的地方。我明白了,为什么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族人民,能够随意就 放声唱出悠悠的长调!为什么那长调有着意远辽阔,沧伤又豪放的韵味………,真的,踏足于这片辽阔之中,我有说不尽的感受。尽管我与这儿只是初恋,我内心便已经填满了太多。
离开这片广袤的草原时,下着不大不小的雨,四处都是草原,人渺小的不及牛羊。时有牛马羊群散在四处,淡定在风雨中,悠闲在起伏的绿海中。
车前方,就是我画过的一幅油画的画面:一条小路蜿蜒在草原上,并延伸到山顶,山顶画着优美的弧线,山顶就是天边。我的眼睛带着不舍,模糊了很久,心情也是湿湿的。可惜因雨,我没有拍下这种意境。
现在回味这一路,不仅是风景把我饱满的喂养,还有与路遇的人结下的缘份。我发现,人落在大自然里,都那么真诚友善不拘谨,落落大方,不带有任何目的,有的只是胸怀。最本真的人性,压倒了生活里所暴露的各种小心思,或龌蹉,或卑微,都消失于无形。
我会记住路遇的这些美妙的人儿:善言善思考的国萍,美丽周到的竹子,朴素的小包,还有送我哈达的杭州小谢,还有很多人,不一一记录。
回家后的这几日,我还在恍惚中。眼前常浮起草原的画面。
我还想着,以后多多回去。要去看它的四季不同。它连秋天都是盛大多彩的场面!冬天时,天地只有蓝白两种色调,那又是怎样的憾美!我期待着那一次次的奔往,我愿读它千遍!

我还要去体味轻骑踏月不忍归的情境;去感受晚风会怎样抚弄着绿色的梦;还想坐着勒勒车去追赶太阳;去听马头琴如何唱醉了晚霞;还要追草原上流淌的阳光和听那千年的呼唤;还想踏过克鲁伦河,去感受孛儿帖迎亲的盛大;再上宝格达神山上祭拜敖包;当然,还要去了解陈巴尔虎部落风俗,新巴尔虎牧区生活,布里亚特部落的草原大婚;及鄂温克,鄂伦春,达翰尔族,维吾尔,俄罗斯等多个生活在呼伦贝尔大地上的少数民族生产生活习俗。他们的一切,都与呼伦贝尔草原及境内大兴安岭的森林有关………太多了,这都是梦中想看的一切。
当然,这样的想法,知名景区是无法达愿的,景区的一切都是表演。
而如今,不知还有多少蒙民在过着游牧生活,我的能力无法去考证。我知道,很多牧民已经定居了。并拥有自己成千上万亩的草场,自己养的牛马羊在自己的草场上放牧。他们不用再去追风赶雨逐草了,他们很富有。但不知那种坚韧豪放的民族属性,会不会因定居生活而慢慢淡化了呢?那种沧桑唯美的草原上的画面,是不是也将模糊了?草原上的雄鹰,是不是也会萎靡不振了呢?
我曾经看过一个关于蒙古族游牧生活的纪录片,拍摄于九十年代。他们信仰和坚守的一切,让人敬畏。
而我梦中的一切 ,很多要在游牧生活中才能真实体验。
这个逐草而居的、世界上最生态的名族,对地球生态没有一丁点破坏力的民族,会不会因定居,也成为了不再纯净的一族呢?
我,期待着再次再一次的去草原旅行,去拾梦,去圆梦。草原成了今后的眷恋。
我把心弄丢了一半

丢在了呼伦贝尔大草原上
让牛吃羊啃马踏
剩下的一半
留着回家过日子。


我把魂弄丢了一半
丢在了呼伦贝尔草原深处
让云驮林没水淹
剩下的一半
留着慢慢的再飘过去。
回京路上,我心里空空的,不知回家要干啥,又为啥回家。
<hr>后记
回到北京固定的生活场景中,几十年的惯性使然,我立马便本能的捡起来锅盆碗灶,开始在炉火前洒汗。开始敦促牛二学习。
蛇老大在星巴克打工,询问他如何,据他自己说感觉还不错。这个在家端个汤汤水水都会洒的小青年,看来我不用担心。离开家的环境,自律小心,是本能的。
我很想给他讲讲草原和故乡,给他看看途中的照片。但以钢筋混凝土为森林,商场游乐场为草原,游戏为溪水河流的都市新生代,可能不会感冒我这一套,也无法理解我的情感。他会说我瞎矫情。他更无法理解的是,一种风景怎会对人的心产生影响。
我带他看过不少原野啊,但都无睹状态。想想,我便放弃跟他谈论回内蒙的一切。也许,是年龄未到,生活的沉重还没有背上他的肩膀,便是如此默默然的状态吧。但总有一天,他的沉重,是需要大自然来帮他释放的。
活着,要熬过这一辈子,是需要有不同维度的思维来支撑生活。思考生命问题,没错;灵魂到处摆渡,没错;围着锅台转,也没错啊。
但无论你怎么折磨自己的灵魂,你认了就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商业洽谈 文章投递 寻求报道
客服热线: 400-113-0968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