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仲遂之谋:鲁国弑君之变

0
回复
42
查看
[复制链接]

123

主题

5

回帖

37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79
来源: 2024-5-17 05:30:59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春秋战国故事133,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鲁文公名叫姬兴,是鲁僖公嫡夫人声姜的儿子,于周襄王二十六年即位。鲁文公娶了齐昭公的女儿姜氏为夫人,生了两个儿子,分别是姬恶、姬视。文公的爱妾为秦国女子敬嬴,也生了两个儿子,分别是姬倭、姬叔盻。四个儿子中,只有姬倭年纪最长,但因姬恶是嫡夫人所生,故文公立姬恶为世子。
这时,鲁国任用三桓(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处理国政。
孟孙氏名叫公孙敖,生的儿子,一个名穀,一个名难。
叔孙氏名叫公孙兹,生的儿子,一个叫叔仲彭生,另一个叫叔孙得臣。鲁文公让叔仲彭生担任世子的太傅。
季孙氏名叫季无佚,是季友的儿子。无佚生了行父,也就是季文子。
鲁庄公有庶子名叫公子遂,也叫仲遂,家住东门,被称为东门遂,从僖公的时候起,已和三桓一同执政。论起辈份,公孙敖和仲遂是同一曾祖父的再从兄弟,季孙行父又是下一辈了。因公孙敖得罪了仲遂,客死在外国,所以孟孙氏失去了权势,反而是仲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主持政务。
那么公孙敖是如何得罪了仲遂的呢?
原来,公孙敖娶了莒国的女子戴己为妻子,戴己是穀的母亲,她的妹妹声己是难的母亲。戴己生病而死,公孙敖又到莒国聘娶。莒国人辞谢说:“声己还在,可以做为继室。”
公孙敖说:“我弟弟仲遂尚未娶妻,我要为仲遂求亲。”莒国人同意了。
鲁文公七年,公孙敖奉国君之命到莒国下聘,顺便为仲遂迎娶莒女。到了鄢陵,公孙敖登上城楼望去,看见己氏姿色很美,当天晚上竟然和己氏同宿,自己把她娶回了家。
仲遂见公孙敖夺去自己的妻子,怒气冲天,上诉到文公那里,请求出兵攻打公孙敖。
叔仲彭生劝阻说:“这样不行。战争发生于内部叫作乱,起于外部叫作寇。寇来了必伤人,乱来了就是自己伤自己。’现在臣子作乱而国君不阻止,必引来外部敌人乘机进攻,怎么能出兵开启内乱呢?”
文公便召见了公孙敖,迫使他把己氏退还到莒国,以平息仲遂的遗憾。公孙敖和仲遂兄弟讲和,关系恢复如初。然而,公孙敖一心思念己氏,到了第二年,趁奉命到成周,为周襄王奔丧的时机,不去京师,竟携带吊唁的礼物,私自前往莒国,和己氏夫妇相聚。鲁文公也没有追究,让他的儿子穀主持孟孙氏的祭祀。
后来,公孙敖又思念鲁国,托人告诉了穀,穀转而向叔叔仲遂请求。仲遂说:“你父亲如果要回来,必须答应我三件事才行。不入朝,不参与国政,不携带己氏。”穀派人回复了公孙敖。
公孙敖急于回来,欣然答应。他回到鲁国三年,果然闭户不出。忽然有一天,他将家中财物席卷一空,又去了莒国。孟孙穀想念父亲,第二年就病死了,孟孙穀的儿子仲孙蔑还很年幼,于是立孟孙难为卿士。没过多久,己氏死了,公孙敖又想回到鲁国,把家中财产都献给文公和仲遂,让小儿子难为自己向文公请求。文公同意了,公孙敖又回国了。到了齐国,生了病,无法行走,死在堂阜(今山东蒙阴县西北)。孟孙难坚持请求,最终让父亲安葬到了鲁国。因为孟孙难是罪人的后代,又暂代主持孟孙氏的宗族和祭祀之事,等待仲孙蔑长大之后再交付给他,所以不怎么参与政事。
季孙行父谦让仲遂、彭生、得臣是叔父辈,做事不敢自专。彭生性格仁厚,担任世子的师傅。得臣一直掌管兵权,所以仲遂、得臣二人,极有权势。敬嬴自恃受到文公宠爱,遗憾自己的儿子不能继承君位,便以重金结交仲遂,趁机把自己的儿子公子倭托付给他,说道:“将来如果倭能够当国君,鲁国就与您两人共同执掌。”
仲遂感激敬嬴对自己的信任和相托之情,有心要推举拥戴公子倭。他心想:“叔仲彭生是世子恶的师傅,必定不肯参与同谋这件事。而叔孙得臣生性贪婪,可以利诱,用财物打动他。”便经常把敬嬴赏赐的东西分赠给他,说:“这是嬴氏夫人让我送给你的。”又让公子倭时常去得臣家登门拜访,谦恭请教,所以得臣心里也向着公子倭。
周匡王四年,鲁文公十八年。这年春天,文公去世,世子恶担任主丧之位。各国都派遣使者前去吊唁慰问。这时,正是齐惠公元年,齐惠公新登君位,想要纠正商人当国君时的暴政,特地派人到鲁国,出席文公的葬礼。
仲遂对叔孙得臣说:“齐、鲁世代交好。齐桓公与鲁僖公,情如兄弟。齐孝公与鲁国结下怨恨,延续到了商人,以致两国成为仇敌。现在公子元刚当上齐君,我国还没有去道贺,对方倒先派人来参加葬礼,这是齐国表示了与我国通好的诚意,不能不去拜谢。乘这个机会,结交齐国,将他们作为后援,一起拥戴公子倭,这是一个好办法。”
叔孙得臣说:“你去齐国,我也和你同行。”
仲遂和叔孙得臣两人到齐国拜贺新君,同时对参与葬礼表示感谢。行礼结束后,齐惠公赐宴,顺便问起鲁国新任国君:“为什么起名字叫恶?世上的好名字多的是,为什么偏用“恶”这样不好的字?”
仲遂回答说:“先君文公生下这个儿子,派太史占卜,太史说:‘会不得好死,不能享有鲁国。’所以先君给他取名恶,想让鬼神和灾祸远离他。虽然如此,但这个儿子并不是先君所喜欢的。先君爱的是长子,长子名为公子倭,为人贤德孝顺,能尊重并以礼相待各位大臣,鲁国人都想立他为国君,只碍于并非嫡子,无可奈何。”
惠公说:“古时候也有立长子为国君的做法,何况是所爱的长子呢?”
叔孙得臣说:“鲁国历来的规矩是立嫡子为君,没有嫡子才能立长子。先君受制于常礼,把公子倭放在一边,立了公子恶,鲁国的人心都不顺服。您如果有意为鲁国改立贤君,公子倭愿与齐国结婚姻之好,顺从于您,时时朝拜致礼,不敢有误。”
惠公心花怒放,高兴地说:“大夫能在鲁国的国内主持这件事,我惟命是从,岂敢违背?”仲遂、叔孙得臣请求歃血,立下誓言,定下婚约。惠公都答应了。
仲遂等人回国后,对季孙行父说:“现在晋国霸业衰微,齐国恢复强盛,齐君愿将嫡女许配给公子倭,如此有力的后援,不能失去啊。”
行父说:“公子恶是嗣君,也是齐侯的外甥。齐侯有女儿,为什么不许配给嗣君,而许配给普通的公子呢?”
仲遂说:“齐侯听说公子倭贤能,决心与他交好,愿意成为翁婿。先君文公的夫人姜氏是齐昭公的女儿。齐桓公的几个儿子互相攻击,如仇敌一般,所以齐国四位国君,都是弟弟接替兄长,他们不认可兄长的儿子,又怎么认可外甥一说?”
行父哑口无言,回去后叹息说:“东门氏有异心了!”仲遂家住在东门,所以称他为东门氏。
行父将此事暗中告诉了叔仲彭生。彭生不以为然,说道:“大位已定,谁敢有二心呢?”根本不做理睬。
仲遂和敬嬴私自商量,定下阴谋,将勇士埋伏在马厩中,派养马人前去报告,假称:“马生了小马驹,长得好!”敬嬴让公子倭和恶一同去马厩看小驹的毛色。霎那间,勇士突然一跃而起,用木棍击打恶,将其杀死,又把公子视也给杀了。
仲遂说:“太傅彭生还在,此人不除,这件事就不能了结。”于是派内侍假传嗣君的命令,召叔仲彭生入宫。
彭生要出门的时候,他的家臣公冉务人看到了,公冉务人早就知道仲遂结交内宫敬嬴的事,怀疑有诈,劝阻说:“太傅不要进去,进去必死。”
彭生说:“有国君的命令,虽然必死,难道可以临阵脱逃吗?”
公冉务人说:“如果真的是世子之命,那么太傅就不会死。如果不是世子之命,死了又有何意义呢?”彭生不听。
务人牵着他的衣服留下了眼泪。彭生扯断衣角登上车子,直往宫中而去,问:“世子在哪里?”
内侍骗他说:“在宫里的马厩内。马生下了马驹,他正在那里看呢。”带着彭生去了马厩。勇士再次一跃而起将他击杀,把尸体埋在马粪中。
敬嬴派人告诉姜氏说:“嗣君和公子视被劣马又踢又咬,一起死了。”姜氏大哭,到马厩去看,两具尸体都已经移到宫门之外了。
季孙行父听说恶和视的死讯,心中知道是仲遂所为,但不敢明说,私下对仲遂说:“你做事太毒辣,我听了都不忍心。”
仲遂说:“这是嬴夫人做的,与我无关。”
行父说:“晋国如果来征讨问罪,那该怎么办?”
仲遂说:“从齐国、宋国的往事来看,就可以知道了。他们弑杀了作为兄长的国君,晋国都没有去征讨;现在两个孩子死了,又怎么会来讨伐呢?”
行父手抚嗣君的尸体,失声痛哭。
仲遂说:“大臣应当商议国家大事,怎能像妇女一般哭哭啼啼,这有什么用呢?”行父这才止住眼泪。叔孙得臣这时也到了,问自己的兄长彭生在哪里?仲遂推辞说不知道。
得臣笑着说:“我兄长作为大臣,尽忠而死,这是他的志向,不必讳言。”仲遂于是私下告诉他掩埋尸体的地方。
仲遂说:“今天的事,最紧要的是扶立国君。公子倭贤能而且年长,应当继承大位。”百官唯唯诺诺,无人敢有二言,于是拥戴公子倭为国君,被称为鲁宣公。百官朝贺。得臣挖开马粪,取出彭生的尸体,入殓安葬。
再说嫡夫人姜氏,听说自己的两个儿子都被杀,仲遂扶立公子倭为国君,悲愤不已,捶胸大哭,昏倒在地上好几次。仲遂又向宣公献媚,引用母以子贵的话,将敬嬴尊称为夫人,百官致贺。姜夫人在内宫不得安宁,日夜啼哭,命令左右侍从收拾车马仪仗,准备回齐国。
仲遂假装派人挽留说:“新君虽然不是夫人所生,但夫人是嫡子之母,对您的孝顺奉养自然不会缺少。为什么要寄居母家生活呢?”
姜氏骂道:“仲遂,你这逆贼!我们母子哪里亏待了你,你要做这种灭绝人性的事!现在又说假话留我!鬼神有知,决不饶恕你!”姜氏不和敬嬴相见,径直出了宫门,登车而去。经过大道市集,就放声大哭,喊到:“天啊,天啊!两个孩子有什么罪?我又有什么罪?逆贼仲遂丧灭良心,杀嫡立庶!我今天与鲁国人告辞,永远不再回鲁国了!”路上的行人听到,无不感到哀痛,很多人流下了眼泪。这一天,鲁国人为此罢市。因此称姜氏为哀姜,又因为她离开鲁国,回到齐国,称为出姜。出姜到了齐国,与齐昭公夫人母女相见,各自倾诉儿子被杀的冤情,抱头而哭。齐惠公讨厌听到哭声,另外修建宫室让她们母女搬迁过去。出姜最后在齐国故去。
本故事基于冯梦龙编,黄钧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东周列国志》进行编写,原创作品,持续推出。《东周列国志》编著过程中参考《左传》《国语》《史记》等二十多种典籍,是较严肃的历史通俗演义。欢迎历史文献爱好者、研究者踊跃留言,进行评析。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侵权必删。
用人失策:齐懿公之死
襄夫人撑腰:宋文公上位史
亦正亦邪:齐懿公上位史
士会归晋:秦国又上当了
河曲之战:赵盾的处事之道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私信采编【站内信或邮件cb@lecity.xyz】,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商业洽谈 文章投递 寻求报道
客服热线: 400-113-0968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