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女性地位的历史发展,是如何的?

4
回复
164
查看
[复制链接]

33

主题

0

回帖

9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9
来源: 2024-2-12 21:21:27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女性地位的历史发展,是如何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7

回帖

2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8
2024-2-12 21:21:38 显示全部楼层
上古之初,女娲抟土做人。后共工怒触不周山,导致天塌地陷。女娲不忍生灵涂炭,于是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斩神鳌之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通阴阳除逆气,万灵始得以安居。女娲造人、女娲补天的故事自古相传,侧面反映了神州大陆上最初的社会体系是母系社会,女性占据主导地位。之后,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男性在体力劳动上的天然优势,我们逐渐从母系社会转为父系社会,血缘关系也由女性为中心转为男性为中心。这是中国历史上女性地位第一次发生改变。
       商朝的武丁中兴可能很多人不清楚,但是说起妇好(商王武丁的王后)很多人应该都知道,因为她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且有出土文物可以证明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将军。作为女性并且还是王朝统治者商王武丁的王后,她能出任大将军领兵在边境抵御外族入侵是很不容易的。妇好不仅是大将军,还是当时的占卜官,这与当时的女性地位密切相关。在商朝,任何国家大事都要进行占卜来决策,可见占卜官地位之高。


       商朝女性地位很高,我觉得有两个原因:其一,商朝是奴隶制国家,贵族甚至平民百姓都不需要过多地参与劳作,因此在这种社会体系中,男女性别的区别影响并不大。而在治理国家这方面来看,男女智力之间也并无明显差距,自然而然的可以达到相对平等。其二就是虽然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石器时代,并发展到青铜时代,但生产力并未有巨大提升,使得男女之间的差距并未明显拉大。比如青铜器的制造熔点仅仅为700~900℃,而铁器熔点为1500℃左右。在生产青铜器的作坊里,女性也能坚持下来。因此在夏商时期,虽然已经由母系社会转为父系社会,但男女之间仍是相对平等的。
       在周朝,除了从青铜器时代发展到铁器时代,生产力得到提高之外。春秋战国之时的“知识下乡”也加剧了社会变革,以前知识完全掌握在贵族圈子里,而在春秋,孔子周游列国,教授3000弟子,其中有72名留青史。正是因为“知识下乡”导致了诸子百家,从而也使平民百姓有了受教育的机会,但并不是读了书就能提笔安天下,上马定乾坤,在古代这种机会非常少。为了占据这种上升机会,控制了社会生产资料的普通男性自然而然的会对普通女性有排斥倾向。孔子这位先贤的儒家学说里强调男女有别,而社会、家族中又是男性主导,女性地位自然而然就越来越低。但此时正直乱世,各国兵锋四起,男性死得比较快,所以人口上女性大于男性,各国后方生产上女性仍占很大比重。尽管女性地位下降了,但并未降至最低。


       两汉时期,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汉武帝采纳,再加上两汉时期的后宫乱政,进一步加剧了女性地位的下降。受后宫乱政的影响,身为女子的班昭居然写出了女四书之首《女诫》来向皇室表达班家的态度。此时世家大族等有条件的家庭给女性和男性读的书差不多,从而有了班昭、蔡文姬、卓文君等等这些优秀女性,他们同样也是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艺术家……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里也有她们的作品!


       三国两晋、魏晋南北朝时期处于乱世,乱世之中人人自危,无需多言。
       唐朝女性地位较前朝有所上升,上升的原因源自于唐朝那万邦来朝的伟大气象,源于盛唐气象给大唐人民带来的自信心!而在安史之乱以及唐朝灭亡后的五代十国时期,那种盛唐气象一去不复返,女性地位又变成了以往那种下降态势。
       宋代,程朱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朱熹提出这句话的时候可能也没想到这句话以后竟成了压迫女性的“理论支持”。宋朝灭亡后,元朝施行四等人制,汉人作为第四等人,被一等人——蒙古人杀死也只赔一贯钱。杀人尚且如此,何况侵犯呢?缠足也是在这时候开始发展,没缠足的女性大多被禁止外出抛头露面,这里面有汉人男性推动的作用但也有女性自身的因素。朱元璋“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之后,缠足及禁止外出的现象得到极大缓解。明朝中期,王阳明的心学倡导个性解放,在心学盛行的地方,风气很开放,人们不以娶风尘女子为耻。这时部分地区的女性地位相对较高,但仍远低于男性,因为尽管这样,科举通道仍未对女子开放。
       清朝为了防汉,打压汉人文化,大肆进行愚民政策以及文字狱,并且由于入关期间在各地进行的屠城政策,导致缠足等现象又开始发展起来……
       回顾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可以发现,女性地位的变化深受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变化发展的影响。随着现代社会生产力不断向机械化、智能化进步与发展,女性和男性在从事生产活动中的差异逐步减少,女性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女性的地位也在稳步提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26

回帖

5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0
2024-2-12 21:22:17 显示全部楼层
回顾历史,女性地位的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涉及到多个时期和多方面的变化。从历史上看,古代女性受社会制度、经济结构、婚姻制约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在母系氏族社会中,年长有经验的女性在家庭社会占主导地位,处于家庭的管理者和掌握着物品的分配。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男性成为生活生产中的主要创造者,母系氏族逐渐向父系氏族转变,由此男性地位上升,女性地位下降,男性逐渐掌握生活生产中的大部分权力。
  再到后来的封建社会,女性的职责主要为相夫教子,服侍公婆。男性对女性的要求与束缚变得严苛,女性能从事和涉及的范围相对固定与严格,只有少数女性拥有部分自由。其中在明朝,按照当时规定,朱元璋去世数不清的后宫嫔妃宫女,不得不接受殉葬的命运,由此看出当时女性地位已逐渐成为了男性的附庸,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的影响和地位极低。
  在近代,随着劳动方式的变换,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女性地位逐渐有了提高,相较于以前的三从四德: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要求,女性变得更加自由,所能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在社会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23

回帖

5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3
2024-2-12 21:23:02 显示全部楼层
何为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英语:feminism),又称女权主义,是指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追求性别平权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包括消除性别定型观念,争取为妇女创造与男子平等的教育和职业机会等。在对社会关系进行批判之外,许多女性主义的支持者也着重于性别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动妇女的权利、利益与议题。
女性主义理论的目的在于了解不平等的本质以及着重在性别政治、权力关系与性意识之上。女性主义政治行动包含:诸如生育权、堕胎权、受教育权、家庭暴力、产假、薪资平等、选举权、代表权、性骚扰、性别歧视与性暴力等等的议题。女性主义探究的主题则包括歧视、刻板印象、物化(尤其是关于性的物化)、身体、家务分配、压迫与父权。女性主义者还致力于合法堕胎和社会融合的可及性,并保护妇女免遭强奸和家庭暴力。
女性主义的观念认为,现实的社会建立于一个男性被给予了比女性更多特权的父权体系之上。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女性运动不是要让女性对抗男性,而是去结束性别歧视,性剥削和压迫。尽管女性权益的拥护者一直主要专注于女性和女性权益,一些女性主义者,比如贝尔·胡克斯,更强调男性在女性主义中的重要位置。胡克斯提出为达到性别平等的目标,两性都需在女性主义运动中有所作为。
现代女性主义理论主要出自于西方的中产阶级学术界,因此一些女性主义形式被批评只考虑白人、中产阶级和受过大学教育的人的观点。这种批判导致了特定种族或多元文化形式的女性主义的产生,包括黑人女性主义和交叉性的女性主义,使得女性主义运动演变成跨越阶级与种族界线的草根运动。
发展历史与背景
女性主义运动在西方主流社会兴起,有其特定的背景,当时欧洲社会女子的地位十分低下。在十七世纪前,英国的已婚妇女基本谈不上有何权利,除非丈夫自愿地让给她权利;当丈夫在世时,她的财产和她的人身完全供丈夫享乐;在某些国家,如果丈夫死后没有遗嘱,女子的财产要给丈夫的亲戚,而不给她或她的孩子。如英国基督教会礼仪认为:“女人的意志应服从男子,男子是她的主人,也就是说,女人不能按她自己的意志生活,离开了男人,她既做不了任何事而且也干不成任何事。男人怎么做她就怎么做,她应把男人当做主人来侍奉,她应畏惧男人,服从和臣属于男人。”
以现代的哲学与社会运动的观点来看,女性主义的通常以18世纪的启蒙时代思想家为起源。如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所著《女权辩护》是19世纪之前少数几篇可以称得上是女性主义的著作之一。沃斯通克拉夫特将女性比喻为高贵、社会精英、娇生惯养、脆弱以及有知识与道德怠惰的危险,她相信男性和女性对于这样的情况都有责任,并且认为女性拥有比男性多上很多的权力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到了19世纪,女性主义渐渐转变为组织性的社会运动,因为当时人们越来越相信女性在一个以男性中心的社会中受到不平等对待。女性主义运动根源于西方的进步主义,尤其是19世纪的改革运动中。
三波女性主义浪潮
早期的女性主义者与最初的女性主义运动通常被称为第一波女性主义,而1960年之后的女性主义被称为第二波女性主义。也有所谓的第三波女性主义,但是女性主义者之间对于其存在必要性、贡献与概念意见不一。这三个“波”之所以如此称呼,是因为就像海浪般,一个接一个永不间断,后来者运用了前行者的贡献与资源
三波女性主义在1960年代后演变如下:
第一阶段属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开始的反对选美的运动。在这一阶段,女性主义批判女性的异化与时尚美女情结。西方女性主义运动就是从反对选美开始的。在1968年,美国女性运动的活跃分子在游行时为一头羊加冕,并设置了自由垃圾筒,将乳罩、腹带、紧身褡、假睫毛一类的东西扔进垃圾筒,以表明她们的态度。彼时,像是1898年中国的百日维新运动,呼吁女性从传统的性别角色和新儒家性别隔离中解放。在当时的女性主义运动中,选美被视为女性屈从地位的一个组成部分,女性对容貌美和身体美的追求被视为女性主体的客体化,其中包含着对女性的歧视。女性主义运动反对选美,就是觉得它贬低女性,将女性变成没有灵魂的性物件。女性主义运动反对选美,就是要抵制女性必须遵从的规则和某些女性身体标准。女性主义者深恶痛绝地指出,女人在日常生活中便是在进行一场持续不断的选美:为男性打扮自己,美容瘦身,深恐自己的相貌和身材达不到男性的审美标准。
第二阶段是从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在这个阶段,女性主义者对美的看法又加深了一步。她们把美和性别、种族、阶级这些因素并列在一起,主张不同的身体、肤色、个头、体重都可以被认可。美也可能从正面的接受。
第三阶段开展了关于美貌的论争:女性主义应当赞成美还是反对美?赞成美容手术还是反对美容手术?美的民主化系统被提出,即由每个人自己来决定自己在美貌问题上的选择。
第四波女性主义始于2012年左右,其专注于妇女赋权,性别架构的多元交织性和网络媒介的使用,社群媒体被认为是此次运动的主要发展渠道。第四波女性主义是“由技术定义的”。其关注的问题包括在社交媒体中的性骚扰,身体羞辱,性别歧视图像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主题

175

回帖

70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00
2024-2-12 21:23:48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女性主义”词源的考证,学界普遍认为,它是一个难以界定的术语。女性主义运动绝不是一个概念单一、宗旨集中和极具共识的政治运动,相应的,“女性主义”是一个连续发展并不断丰富其含义的社会性术语。就像任何具有影响力的学术思潮一样,女性主义思潮充斥着来源于不同价值体系的观点和意见,以及各种理念的对峙和意识形态的冲突。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文化、不同流派、不同学者之间所指称的含义是各不相同的。甚至可以这样说,无论是众多的女性主义者,还是女性主义的研究者之间,都从未达成关于女性主义的一致的、普遍可接受的定义,就如加拿大学者巴巴拉·阿内尔(Barbara Arneil)所说:“没有一个关于女性主义的定义是完全令人满意的,因为这个术语是不定型的、模糊的,它包含许多思想流派,其观点差异甚大而又不断变化。”从权威的词典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情况,例如,英国伦敦出版的《不列颠百科全书》(1974年第15版)中没有该词条。这种影响也波及中国学术界,1986年中文版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也没有选入这个词条;在北京出版的由全国妇联主编的、为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准备的《中国妇女知识全书》(全国妇联出版社1995年版)中也无此词条。据笔者掌握的资料,西方的一些权威性的词典中对女性主义词义具有代表性的界定和解释如下:第一,美国历史学家南希·科特(Nancy Cott)曾经追溯了“feminism”一词的最早使用情况,认为feminism一语好像是19世纪80年代法国的发明,它只是在女性一词——法语拼写为femme——后面加上“ism”(代表一政治立场的词缀)。[13]feminism一词大约是在1910年进入英语词汇的,其含义是妇女角色“彻底的社会革命”。第二,《女权主义百科全书》认为“feminism”出现于19世纪90年代,在1895年4月27日的书评杂志The Athenaeum上出现,用以概括性别平等理论和妇女平等权利运动,取代了womanism,在20世纪才开始被广泛使用。第三,按《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的说法,“该词是对一种复杂现象的总称……它主要可以被理解为基于妇女因其性别遭受痛苦这种认识而对妇女在过去和现代社会中与男人的关系方面的社会作用的一种关注。……现代女性主义的政治语言和目标源于法国革命和启蒙运动。……女性主义把自己看作是为使妇女权利得到承认、为了两性间的平等和为重新理解妇女所进行的一场斗争。……女性主义仍是一个在根本上有争议的概念。”在韦氏《新世界字典》中,女性主义被定义为妇女在政治经济和社会上应与男性享有平等权利的原则。1991年版的《美国学术百科全书》认为女性主义主张妇女具有所有的公民权利,这包括与男性一样的政治上的、经济上的以及社会中的平等。1994年版的《牛津哲学词典》认为女性主义是对社会生活、哲学以及伦理学的探讨,它致力于纠正导致压迫妇女以及轻蔑妇女特有体验的偏见。《不列颠百科全书》第12卷认为女性主义是一个追求妇女平等权利的社会运动,要求给妇女以同男人一样的社会地位,以及自由选择自己的事业和生活方式的权利。第四,在《中国妇女大百科全书》(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95年版)中将“女性主义”和“女权主义”分做两个词条,分别这样界定:女权主义是“西方19世纪到20世纪60年代之前流行的妇女运动理论和基本妇女观”;女权主义则被称作“男女平权主义”,以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为基础,要求结束妇女从属地位,主张男女两性平等,是资产阶级妇女运动的主要理论基础。这是国内对西方女性主义最权威也是最早的界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商业洽谈 文章投递 寻求报道
客服热线: 400-113-0968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