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郑州地标建筑,没点文化还真看不懂?

2
回复
155
查看
[复制链接]

22

主题

0

回帖

6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6
来源: 2023-7-22 15:06:47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些年来,郑州不断涌现的地标建筑,几乎无一例外地与中原深厚的文化底蕴相勾连,其中运用元素最多的,便是黄河与鼎。
来,今天咱们就一起探究下为啥这些地标长这样,从中感受古代文化和现代节奏交融的气息。
◆河南博物院
灵感元素:登封元代观星台、黄河、四神图、「天圆地方」理念等



△观星台与河南博物院主展馆

在郑州,将古老中原文化融入现代地标建筑的最初探索,重要标志是 1998 年落成开放的河南博物院,这组建筑群是国内博物馆建筑中的经典之作。
主展馆主体建筑以登封元代古观星台为原型,艺术演绎成了「戴冠的金字塔」造型。冠部为方斗形,上扬下覆,取上承「甘露」、下纳「地气」之意,寓意中原为华夏之源,融汇四方。
设计者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齐康教授在《中原之气》一文中介绍,主体建筑蕴含了中国古文化中地处「天中地心」和「天圆地方」的概念,也有会「宇宙之气,聚天地之灵」的内涵。冠部四周分别镶嵌四神图案,表示古天文学中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天象星座。
外部墙面为土黄褐色,取中原「黄土」,「黄河」 孕育了华夏文明之意,主馆正面从上至下的透明窗与自上而下的透明采光带,具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礴气势。
◆郑州博物馆老馆
灵感元素:商鼎、天圆地方理念



△郑州博物馆(嵩山南路馆区)与杜岭方鼎

1999 年底建成的郑州博物馆(嵩山南路馆区)。主展馆以郑州出土的商代青铜方鼎为造型的原始基础,配以圆形碟状屋顶,取「天圆地方、鼎立中原」之寓意。郑州出土的商鼎中,以硕大的杜岭方鼎最为著名。
这里补充说一下。鼎的造型不仅出现在楼宇建筑,也在郑州的桥梁中有所应用。郑东新区龙湖内环跨北引水渠桥,就设计采用「鼎」的形态,优美大气,雄伟壮观。



△龙湖内环跨北引水渠桥采用鼎造型

桥梁主塔高 104 米,通过横梁及塔柱间拉杆连接组成「鼎」形结构,寓意「鼎盛中原」。
◆河南艺术中心
灵感元素:陶埙、排箫、贾湖骨笛、黄河等



△河南艺术中心与陶埙

2007 年底完工的河南艺术中心,同样是古代中原文化与现代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
大剧院、音乐厅、小剧场、美术馆、文化馆分别位于五个椭圆体中,其造型并非来源于「金蛋」,而是由河南出土的 6500 年前古代乐器陶埙造型演变而来。
艺术墙象似黄河波涛翻卷的浪花,仿如母亲河黄河,穿越并见证了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史。又如河南出土的2500年前古代管乐器排箫。



△排箫、骨笛与河南艺术中心对应部分

中间晶莹剔透的装饰柱,是设计师根据河南出土的 8700 年前中华第一笛贾湖骨笛而做。
整个建筑群体均取之于古代乐器的抽象造型,与艺术中心的功能相匹配。
古乐造型在郑州建筑中的应用,还有一个实例是位于郑州中牟贾鲁河上的一座「箜篌」大桥。



△箜篌大桥与凤首箜篌

箜篌,是中国古代传统弹弦乐器,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而中牟有一座箜篌城遗址,相传「昔师延在此造箜篌,以悦灵工」。
◆大玉米(千玺广场)
灵感元素:嵩岳寺塔



△大玉米与嵩岳寺塔

如意湖畔的绿地中心·千玺广场,2011 年落成,在夜晚亮灯后像极了金黄玉米穗,很快被市民亲切称为「大玉米」。
这座280米高塔状建筑,设计灵感并非真的是玉米,而是郑州登封的嵩岳寺塔。嵩岳寺塔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砖塔,位于嵩山南麓玉柱峰下,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主楼曲线与嵩岳寺塔吻合,建筑平面布局与古塔平面神似,同时亦融入了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好寓意,体现出郑东新区的活力与精神。
据说,上海的地标建筑金茂大厦灵感同样来自于嵩岳寺塔。
◆中原福塔
灵感元素:鼎、编铙、梅花等



△中原福塔与铙(右上)、杜岭方鼎(右下)

总高度388米的中原福塔,于2009年10月完工,从高空俯瞰,犹如盛开的梅花绽放在中原大地。
中原福塔塔座形状酷似鼎,寓意为鼎立中原。塔身为古代的乐器组合「编铙齐鸣」,寓意着中原福塔的通讯传播功能。
从上空俯瞰电视塔像一朵五瓣梅花,腊梅是河南的省花,五瓣腊梅谐「五福(幅)」之意,寓意为梅开五福,花开中原。许昌鄢陵是中国腊梅文化之乡。
从地面仰视,电视塔像一尊竖立旋转向上、自然腾跃、飘逸飞舞的凝固礼花。
◆绿地双子塔
灵感元素猜想:汉阙、玉琮



△绿地中心双子塔与20世纪初的太室阙

走出郑州东站高铁站,站在西广场的游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对高耸的双子塔。2016 年 11    月竣工的双塔,构成大门的意象,280 多米的高度也是郑州城市天际线上的重要地标。
整体造型交错参差的结构,轻巧精致而又动感十足,柔和的圆弧风车状外形与层叠的建筑元素使整个建筑外观高贵优雅、清零通透。
不过,建筑的设计灵感没有明确说法。双塔状的大门意象,倒是让人联想到中国古代一种标志性的礼制建筑「阙」。郑州登封的汉代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和整个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一同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像玉琮吗?

与此同时,单座建筑造型又与玉琮很像。玉琮是一种内圆外方筒型玉器,为我国古代重要礼器之一。当然,这纯属基于个人观感的猜想。
◆郑州美术馆新馆
灵感元素:巩义石窟寺



△巩义石窟与郑州美术馆新馆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建筑审美,逐渐从具象到抽象过渡,从繁复回归简约。
刚开放不久的郑州美术馆新馆,迅速成为郑州新晋的网红打卡地。整体建筑造型,几何线条明朗。如果没有剧透,你或许对建筑灵感难以有明确的判断,但正如绘画作品一样,每个观众都可以有自己的观感。
设计思路立足中原艺术共有的形态要素,选取中华艺术的「最大公约数」——「斗」形作为建筑母体,连接郑州的历史与现在。从巩义石窟中抽象出图底关系并参数化演绎成建筑表皮肌理,采用阴刻的手法注入地域性元素,虚实相间,若隐若现。
中国的石窟艺术体现了鲜明的时代风尚,展示了一段完整的历史画卷。始凿于北魏的巩义石窟寺是重要的石窟之一,其中的《帝后礼佛图》目前是国内孤品,第三窟的一对飞天体态轻盈,呈现凌空神游的动感,被誉为中国甚至世界上「最美的飞天」。



△巩义石窟寺飞天

◆郑州大剧院
灵感元素:黄河、帆船



△郑州大剧院与郑州1940年代黄河帆船

在对外介绍郑州的时候,其中的一山一河必不可少。一山就是中岳嵩山,一河便是母亲河黄河。
郑州大剧院建筑外观以「黄河帆影,艺术之舟」为设计理念,整个建筑体量由六片迎风展开的巨舰船帆围合而成,以气贯长虹之势坐落于平台之上。
室内设计以「黄河汇聚,九曲华章」为主题,流动的空间串联起主次门厅与各个剧场观众厅,为观众营造了动态的空间感受。
◆郑州博物馆新馆
灵感来源:黄帝冕冠



△郑州博物馆新馆与黄帝冕冠

同样位于中央文化区的郑州博物馆新馆,秉承「中华之中、黄帝之冠」的设计理念,以弘扬中原黄帝文化为切入点,将象征黄帝文明的冕冠作为设计原型。
郑州新郑是黄帝故里,每年「三月三,拜轩辕」已成为郑州重要的文化活动。冕冠是古代中国礼服中搭配冕服的冠式,也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冠式,相传冕冠就起源于黄帝。
同时博物馆主体还有聚宝盆的形象寓意,优美的弧度显得整个建筑饱满圆润,有力彰显了中华大地文明灿烂的光辉历史。许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郑州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3 处 89 项,总量居河南全省第一、全国前列。
◆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
灵感来源:金玉共振、考古地层



△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与郑州商代城墙

位于商城墙旁边的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建筑主题是「金玉共振」。
建筑外层倾斜的墙面,用粗粝的石材,和层接的表面变化,隐喻着考古地层的层层叠叠,做出厚重的肌理和质感,同时也象征着文物表面那些粗粝的外壳。
向上,随着外壳的剥落,露出了由展厅等构成的巨大建筑,温暖的米色洞石温润细腻,用建筑语言表达了将层层厚重的表象剥落后显示出「玉」,这「玉」由玻璃幕墙组成。
按照设计,站在馆内,透过玻璃幕墙就能远眺百米外的商城遗址,实现古今对话,昭示了郑州作为历史古都璀璨的过去和辉煌的未来。
◆河南省科技馆新馆
灵感来源:河洛交汇



△河南省科技馆新馆与河洛汇流

位于郑东新区白沙的河南省科技馆新馆,尽管外观是满满的「科技范」,但设计灵感来源于河洛文化意象。
建筑形态宛如黄河与洛河自然交汇形成的天然造型。三个方向的延展走势,既浓缩代表了中原不同的历史变迁,又恰如发动机螺旋桨和飞鸟展翼,寓意河南腾飞、中原崛起。
黄河与洛河在郑州巩义汇流,相传这里是河出图、洛出书、伏羲画八卦的地方,周边有河洛古国、石窟寺、杜甫故里、康百万庄园等文化遗产。先民从观察大地中获得启迪,在仰望星空里憧憬未来,数千年之后,河洛文化滋养下的中原人,仍未停下探索的脚步。
(来源:大河客户端)
你还知道郑州有哪些有故事的现代建筑?欢迎留言补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02

回帖

4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0
2023-7-22 15:07:37 显示全部楼层
你是不是缺个作图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27

回帖

10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07
2023-7-22 15:08:36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这么说呀xd,我没看明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商业洽谈 文章投递 寻求报道
客服热线: 400-113-0968
关注微信